当前日期: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手机版

西柏坡手机站二维码

西柏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研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刘主任
手   机:18970600002
联系人:李主任
手   机:13731075897
QQ:258374936
Email:258374936@qq.com
网  址:www.xibaipo.org.cn

要当先生 先做学生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6-30 01:06:02 阅读:38次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句话深刻而直接地阐释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它不是来自毛泽东的突发奇想和灵光乍现,而是毛泽东通过对自身经历所做出的感慨和体悟。可以说,从那个默默无闻的“石三伢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一路走来,毛泽东所有伟大功绩的取得无不与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相关。感念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首创精神,毛泽东时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工作的重心来抓。群众路线从而被确定为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活的灵魂,并被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著作和他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活动中。本文仅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的一句话——“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来管窥毛泽东和他的群众路线。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毛泽东一生对待群众的态度,并向我们提供了验证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方法。

一、做好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

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从“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毛泽东的这个号召是要求全体党员都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把自己当做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只有如此,共产党人才能够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所想所需,其制定的政策也才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反之,“如果把自己看做群众的主人,看做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正是鉴于“做学生”的心态和方式方法在党的群众路线贯彻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提醒广大党员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便是其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鉴于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同志更是多次告诫全党同志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并把优良作风看做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而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之一。

事实证明,正是依靠谦虚谨慎的心态和作风,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认识并学习到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并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是把自己当做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扎根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并因此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进而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正是得益于“先当学生”的低姿态,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发现人民群众伟大的创造精神,并带领人民将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进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也因此成为一个新国家新政权的执政党。

当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要求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正是鉴于个别党员脱离群众的现象。而毛泽东的所有理论和实际行动都在告诫和警醒我们,“失民心者失天下”。脱离群众的做法是无异于自绝于人民,最终会为人民所舍弃。

二、当好先生,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创立之初就是以为人民群众谋求解放和幸福为最高宗旨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马克思之所以对法国大革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就是因为其中所体现出的明显的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据阿尔诺德·卢格称,在涉猎的众多资料中,尤其为马克思所关注的是法国革命高潮时期——1792810日推翻君主政体的雅各宾党人和吉伦特党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在他做的笔记中,马克思每天都会逐字逐句地摘录勒瓦瑟尔的《回忆录》中从1792810日到18935月雅各宾党人与吉伦特党人之间的争论。其中,两个党派的纲领和政策以及他们与人民群众的相互关系更是成为马克思关注的焦点。在马克思看来,吉伦特党人的“实践局限于报告和演说”,这使他们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取得政权的吉伦特党人企图扼杀人民群众的力量和首创精神;而雅各宾党人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他们看到了人民群众中“唯一的行为的动机”,“唯一的对外和对内的反抗力量”,因而是“人民群众的党派”,其所拥有的是“坚强的在忠诚之士”。马克思进而指出,人民群众不断高涨的群众革命积极性使其在推翻君主政体以后对吉伦特党政府的不满,从而导致了革命的雅各宾专政的建立。吉伦特党人的垮台和雅各宾党人的执政体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是充分认识到了伟大力量和首创精神的。因此,他们以“学生”的姿态汲取了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收获了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并最终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使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中国共产党人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学生,这毋容置疑。但与此同时,“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要当好学生,更要当好先生,把群众的“经验综合起来”,使其“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当先生”并不是为了使自己高高在上,不受束缚。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因此,他明确要求共产党人在成为人民“代表”的同时,一定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因此,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长久以来的一致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终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对此,毛泽东的分析可谓切中肯綮:“国民党也需要老百姓,也讲‘爱民’。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在,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么?牛除耕田之外,还有一种用场,就是能挤奶。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我们要使人民觉悟,使人民团结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国民党是对立的,一个要人民,一个脱离人民。”毛泽东的经典语录和切实行动都一再告诉我们,“代表人民”决不意味着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并不是要使自己“站在民众之上”为自己谋私利,而是要求所有共产党人“站在民众之中”,集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诉求,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解放和幸福。就当下现实而言,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三、牢记“赶考”,把人民群众当考官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毛泽东将此次进京的行程形象地称为“进京赶考”,并且“希望考个好成绩”。他之所以这样概括和描述,与郭沫若那篇纪念明朝灭亡300周年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有关。而那篇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描述无不与“人民群众”这几个字息息相关。正是李自成等领导人的荒诞腐化、脱离群众,才导致了大顺政权政息人亡。于是,毛泽东敏锐地看到,决定中共中央和他本人此行等能否考个好成绩的考官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满意则“考试合格”,反之则就要被“退回来”,而“退回来就失败了”。毛泽东等人虽然表示出了”决不当李自成”的决心,但“赶考”这一比喻也真实地反映出毛泽东当时忐忑和不安的心情。因为在他看来,考官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正是在这种紧张、审慎和压力的考试状态下,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最终取得了人民群众给出的好成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这次考试中“合格”了。此后,毛泽东更是时刻将人民群众作为自己决策的首要考量。心中有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使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点告诉我们,“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于是,在毛泽东“赶考”64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赴河北省调研时重提“赶考”,是给全体党员的警醒,以使其清醒地认识到“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这无疑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如何巩固这一伟大的胜利,并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又一个考题,而给出成绩的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今后,中国共产党还要面临无数次考试,考官都是人民群众。这意味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以“赶考”的心态积极应对,在众多的“考试”中,争取交上的每一份答卷都能合格。

另一方面,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也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就会给出满意的成绩。这就要以作为考官的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并常怀敬畏之心;同时也要时刻自省自查,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的过程,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过程,也是融洽党群关系、夯实群众基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以“赶考”的心态、尊群众为师,是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而重要的因素。

(作者:王伟,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

 

国家一级博物馆
A A A A A
国家级旅游景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红色教育的课堂·思想锻炼的熔炉

Copyright 2018 - 2024 平山县正德文化培训中心 · 专注中国红色教育十五年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柏坡西路126-3 红色专线:18970600002 冀ICP备2023022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