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时间:2017-06-30 02:05:08 阅读:38次
【内容摘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执政规律,是一个政党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对执政规律的探索。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警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初步探索,揭示了执政地位的变化对党的深刻影响,揭示了执政党应始终坚持的作风要求,揭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索远远没有完结,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仍是历史与现实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重大理论课题。
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对执政规律的探索。1945年7月,当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提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时,执政规律就已开始成为领袖人物经常思考的重大课题。1949年3月,党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清醒的,他们知道前面等待着的将是一场考试—能不能经受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预见到革命胜利后的政权巩固以及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问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这一警示。两个“务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初步探索。在65年后的今天,弘扬西柏坡精神,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
“两个务必”对执政规律的初步揭示
一个政党掌握政权后,首先要考虑如何巩固和延续政权的问题,它必然要探索执政的规律。关于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问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解决的历史任务不同,特别是他们本人没有见过真正执政的共产党,所以他们对共产党执政后的问题,特别是党的执政规律没有更多的阐述。列宁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但由于当时国内外严酷的环境,再加上他的早逝,其探索也只是一个开端。因此,如何执掌和巩固政权,对于夺取政权后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需要迫切回答的全新的课题。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也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初探者。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著名论断。“两个务必”是在中国革命伟大历史转折关头,对我们党未来肩负的历史任务的深刻思考,是总结历史上政权更迭的经验教训后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初步探索。
“两个务必”揭示了执政地位的变化对党的深刻影响。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是着眼于这样一个关乎党的前途和命运、关乎新中国生死攸关的历史命题:中国共产党能否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向人民交一张十分满意的答卷,进而跳出“历史周期率”。革命胜利了,环境和条件变好了,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就有可能生长。“两个务必”则正是这个历史性思考的科学答案,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政权,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垮台,其根本原因皆出自内部,或由于自身腐败变质,或因为政策严重错误。随着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我们党对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看得更清楚了。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
“两个务必”揭示了执政党应始终坚持的作风要求。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是党的历史地位的根本性转变。如果不加强自身建设,党就很容易丧失在革命时期所具有的那种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在掌握了政权的条件下,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在取得巨大成绩、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作风容易松懈,这是执政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前苏联、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丧失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品质和作风,因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事实说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革命意志衰退、大搞权钱交易,直至走上犯罪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无一不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只有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才能志存高远,淡泊明志,清正廉洁,拒腐防变,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成就事业。
“两个务必”揭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两个务必”要求党同人民群众甘苦与共、患难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实践证明,党通过“两个务必”来联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通过“两个务必”来认识党。党群关系通过“两个务必”而密切与融合,党的执政基础也由此得以巩固。在执政的条件下,执政为民是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本质。党的宗旨所规定的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党执政为民的这一本质,使党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必然居于主导地位。党为人民群众服务得好,党群关系自然就好;党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人民群众才能真心实意拥护党。“两个务必”正是抓住党群关系的主导方面,从党自身来提出要求的,这就是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内修党性、外塑形象,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优良的思想作风,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对“两个务必”的认识及对执政规律的探索远远没有完结,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历史与现实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重大理论课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所有这一切都考验着我们党,能不能用更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国际形势进行战略思维;能不能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能不能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各个领域的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十分繁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讲,目前正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进一步消除发展面临的诸多体制性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和解决。这些情况对党的执政能力也构成了严峻的考验:我们党能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能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能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有这一切,都对党进一步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还是准确把握分析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现状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加强的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两大转变,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职能,就必须大力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使党真正在应对国内外各种考验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减少曲折和失误,需要我们党总结65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65年来,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形势下不断深化和扩展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其一,执政党必须提高执政绩效,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执政党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以政绩来取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是执政党必须掌握的一条执政规律。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共产党在取得政权以后,最根本的就是要运用手中的权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新历史条件下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其二,执政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不断扩大其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作为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告诫全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三,执政党必须善于把握执政方式,处理好党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处理好同其它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国家权力机关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种领导的实质是支持和组织人民群众通过人大实现当家作主,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保证他们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行使各项职权。执政党要带头尊重和遵守人大制定的法律和决议。同时要处理好党与政府的关系。党主要是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来领导政府机关,而不是包办代替政权机关的工作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党的基本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从执政党同其他政党关系看,党必须坚持多党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下,各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独立的关系,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赋予的政治权利、组织权力和平等地位。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团结合作,通过平等协商形成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其四,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有力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党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带领全国广大人民实现党的跨世纪的伟大目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前提。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搞好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一个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它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已有的制度,逐步建立新的制度,并把加强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
作者:李辉敏,河北省委党校科社部教授。
国家一级博物馆 | A A A A A 国家级旅游景区 |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Copyright 2018 - 2024 平山县正德文化培训中心 · 专注中国红色教育十五年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柏坡西路126-3 红色专线:18970600002 冀ICP备2023022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