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手机版

西柏坡手机站二维码

西柏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研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刘主任
手   机:18970600002
联系人:李主任
手   机:13731075897
QQ:258374936
Email:258374936@qq.com
网  址:www.xibaipo.org.cn

西柏坡时期党的民本思想及其现实发展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6-30 03:00:02 阅读:38次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农村走向城市、由革命走向建设的“赶考”之旅,实现了打碎一个旧世界、筹划一个新中国的创举。纵观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共产党人坚持并实践了其独特的民本思想。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既扬弃了我国的传统民本思想,也开创了民本思想在我国的一个新时代,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和超越,成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重要文化基因。

一、西柏坡时期民本思想和实践的内容

1、坚持宗旨观,奠定民本实现的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西柏坡时期,共产党就很好地坚持了自己的宗旨。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在《中国人征服中国》一书中写道:“当我(在延安)问毛泽东对最后胜利是否有任何怀疑时,他的回答甚至连军队也没有提,只是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坚持共产党的宗旨观,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毛泽东颇具远见地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中国历史一再表明: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当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的时候,中共中央就明确指出了中央工委的三项工作,其中的一项就是把全国土地会议开好。1947717日至913日,中央工委在刘少奇的主持下,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一亿六千万人民获得了土地,从而为解放战争赢得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源泉。时至今日,人们仍在传唱着《支前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正是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根本利益问题提到战略高度,解决了千百万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对“耕者有其田”的基本诉求,践行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2、坚持主体论,坚信兵民乃胜利之本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并将这一基本原理落实到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早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认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让群众起来自己解放自己,才能取得胜利。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认为:人心的向背是战争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蒋介石匪帮的失败。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以及瓦解敌军等项原则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

19471112日石家庄解放,这是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朱德在《打下石家庄的经验和教训》中指出:“对军队、民兵、爆炸英雄、老百姓都作了动员,发动广大群众起来打石家庄。”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直接服务于前线的民工达八百八十万人,支援大小车辆八十二万辆,粮食八亿斤。战场军民比例可以达到一兵一民,一兵两民,甚至一兵三民的程度,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西柏坡时期的政治方针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信兵民乃胜利之本,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人民战争。在这样的政治方针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才取得了三大战役决战的胜利,把解放战争初期的军事劣势转变为后期的军事优势,最终取得了全国政权。

3、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共产党人强调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的思想。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

朱德在《部队工作要走群众路线》中写道:“我们现在打的是阶级的战争,是向敌对阶级进攻。功是谁的?是战士和工人、农民的。领导人不经过他们,就一点功也没有。不经过工农群众,哪里来的功!”在《对冀中经济工作的意见》中,朱德也指出:“发展经济要动员广大群众自己起来干,光靠公家是不成的”。战争的胜利依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在《部队工作要走群众路线》中朱德强调:“公营商店应该为发展群众生产服务。要根据群众的需要保证供销。要扶持合作社。要成为人民的‘供给部’,做到老百姓要卖什么,商店就买什么,老百姓要买什么,商店就卖什么”。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间隙,始终不忘关心百姓民生。历史经验和教训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党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离不开党,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西柏坡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不但体现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也落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实践中。

4、坚持政治民主,将民本思想落实到实践中

民主是人民的一项重要权益。坚持民本,必须保障人民民主权力的实施。在抗战战争初期的“三三制”参议会制度的基础上,共产党人顺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相继建立起了各种代表会议制度。在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实践中,共产党人坚持让农民自己组成自己的民主政权,推翻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封建土地制度,保障农民获得了各项民主政治权利。

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为着坚决地彻底地进行土地改革,乡村中不但必须组织包括雇农贫农中农在内的最广泛群众性的农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而且必须首先组织包括贫农雇农群众的贫农团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以为执行土地改革的合法机关,而贫农团则应当成为一切农村斗争的领导骨干。我们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

中央工委《关于土改期间农民组织的权力问题的指示》指出:“一切权力归农民代表会。乡村农民大会及农民代表会,区县省各级农民代表会(或称人民代表会)应为各级政府最高权力机关。由各级代表会委任各级政府委员会。而各级农会委员会即等于各级代表会的常驻机关,与以前参议会的常驻委员会差不多。它与各级政府委员会同时存在,并经常监督政府工作,且由它按时召集代表会审查并决定政府工作”。

中央工委在《关于政权制度问题给东北局的指示》中,“在一切群众业已充分发动的乡村和城市,由下而上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并使之成为各级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首先成立县、区人民代表会,然后召集省与全东北人民代表会,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从农会委员会、乡村农民代表大会到东北解放区的人民代表大会,解放区成立的各种各样的人民代表会议组织,已经初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从这些组织的成员组成和发挥的作用上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各种代表会议制度一脉相承并发展完善的结果。解放区的代表会议制度,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也将民本思想落实到了革命实践中。

二、西柏坡时期民本思想与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不同

西柏坡时期共产党人的民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但同时又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

1.民本的出发点不同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强调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客观上一定程度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但在本质上并不是真正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民本的真正的目的在于维护君权即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革命,在西柏坡指挥的三大战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地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民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人民群众。

2.民本中人民群众的地位不同

传统民本思想重视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但是封建君王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来理解人民群众的地位,把人民群众当作被动接受仁君良相施恩的客体,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中国共产党所提倡和实践的民本理念则始终将人民作为社会政治的主体,一直认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3.政治权力的来源不同

传统民本思想认为皇帝的权力是天授的。即使遇到昏聩的君王,老百姓可以替天行道予以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又是另一个封建王朝。因此,传统民本思想不能摆脱民本的乌托邦性质,只能停留在美好的理想的状态。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权力是通过民主程序而得到的,领导权力归根结底是人民赋予的。西柏坡时期,人民群众不仅通过土改在经济上获得主人翁地位,而且还通过农会代表会等政权形式获得了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民本的理想在西柏坡时期的解放区已经变成了现实。

4.民本的实质不同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如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等,其中的“民”是相对于“君”而言,其民本思想的实质是统治阶级“为民做主”,人民大众依然处于被动的地位;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本则是将人民群众放在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之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民本思想的实质是“要民做主”,人民大众处于积极主动地位。

纵有多方面的不同,但西柏坡时期共产党人的民本思想依旧是我国历史传统民本思想的延续。而现阶段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民本问题的论述,也正是对传统民本思想、西柏坡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西柏坡时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发展,人类的思想认识在进步。西柏坡时期民本思想不但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而且还为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思想贡献了思想基因,它对民本思想传承所起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不可小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民本思想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实践基础。民本思想在肥沃的现实土壤中与时俱进地丰富了自身的内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邓小平理论重视“富民”作为民本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了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把传统的民本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论层次,实现了对西柏坡时期民本思想的超越。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民本观,更加重视了实现民本的经济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就高瞻远瞩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要把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看作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正是在邓小平理论中“富民”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才实现了温饱和初步小康,并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为民”的民本价值取向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中提出党不仅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本观,创造性地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列为“三个代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正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党为人民”这一执政理念的指引下,党加强和改进了自身建设,并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3.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鲜明民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又准确地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情怀,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十八大报告的始终。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员干部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人民群众、尊重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发展要求必须以满足民生、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鲜明民本特征,不仅是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也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四、民本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618日启动。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目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基本完成,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实施。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新时期共产党人民本思想的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为民,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务实,即求真务实,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清廉,即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本思想指导实践的必然选择。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实质上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助于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快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本思想,在西柏坡时期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不断超越和升华,必将为党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指导作用。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2012WT23

作者:王彦红,西柏坡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李振涛,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学茹,河北中医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王荣丽李海明陈宗良主编《西柏坡纪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范捷孙泓洁编著《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

(3)政协石家庄市委员会编《解析1947·石家庄》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4)张分田著《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卢向国著《温情政治的乌托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6)张志平著《追寻西柏坡》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金耀基著《中国民本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8

(8)记工编著《历史年鉴1947》《历史年鉴1948》《历史年鉴1949》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9)褚凤娟《古代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10)褚凤娟《民本思想的发展逻辑及其现代转型》《学术月刊》2012.2

(11)肖丹《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湘潮》2012.2

(12)毛泽东《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91.6

(13)荣开明《毛泽东民本思想的重大贡献》《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7

(14)王玉平王臣《群众路线:中共共产党“赶考”路上的生命线》《河北学刊》2013.5

(15)《西柏坡文献》西柏坡网网址:http://www.xibaipo.gov.cn/wscg/jng/

(16)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0

 

国家一级博物馆
A A A A A
国家级旅游景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红色教育的课堂·思想锻炼的熔炉

Copyright 2018 - 2024 平山县正德文化培训中心 · 专注中国红色教育十五年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柏坡西路126-3 红色专线:18970600002 冀ICP备20230229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