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务必”到“两个永远”:续写“赶考”的新篇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7-01 02:05:17 阅读:38次
历史总是在惊涛骇浪中前进的,总要穿越重重关口,漫漫征程上,紧要之处往往只有关键几步,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是这样;应该说今天的中国就正处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节点上。
1949年初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刻,毛泽东同志把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称为“赶考”,为了考试合格,他告诫全党要保持“两个务必”。今天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称为“这场考试的继续”,为了交出优异答卷,他号召全党“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1],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赶考”的新篇章。
从“两个务必”到“两个永远”体现了我们党清醒的“赶考”意识历史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时刻牢记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时刻保持着如履薄冰的“赶考”意识。自从当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问题之后,“赶考”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不忘的清醒记忆。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会不断赋予“赶考”新的内涵,但它的本质含义即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是恒久不变的。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预见到由于革命的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而谆谆告诫全党:“革命以后的道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牢记“两个务必”,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使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变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说:“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他同时指出:“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2]历史在前进,今天我们党应考的内容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核心内容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发展好人民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和“塔西佗陷阱”;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尤其是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如何化解“四大危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提出了“两个永远”并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永远”,既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党的事业永不懈怠的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鲜亮底色;“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视人民如父母,永远对人民坦诚、率直、纯真,甘愿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本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在那列强肆虐、风雨如磐、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依靠人民、领导人民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党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即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使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正因为党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着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始终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强大的前进动力。从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全面内战到三大战役的胜利,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党历尽艰辛初心不改,紧紧地依靠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才一步步从苦难走向辉煌,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树立起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这就决定了我们党的“赶考”将永远在路上。“两个永远”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意识。从“两个务必”到“两个永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赶考”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踏平坎坷、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人民利益至上的赤子情怀。